项目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中兴大道东侧,为G92杭甬高速绍兴出入口。作为绍兴车流量最大的高速出入口,杭甬高速绍兴收费站承载了2到3万辆次的日均车流量,是绍兴与杭州、宁波、上海交通的重要枢纽。收费站在满足大流量进出城市车辆通行的同时,也力求体现了古城绍兴悠久的历史和放眼未来的开拓精神。
收费站此次改造主要是为了满足功能与形象上的提升需求。从功能角度,原本的12车道无法满足每日巨大的车流量和功能需求,现在需要新增一条车道到13车道。同时,为满足亚运以及疫情期间的检查需要,需增设中间公安安检防疫站。从形象上,绍兴是除杭州外承办亚运会项目最多的城市,篮球、排球、攀岩、棒垒球等赛事都将在此展开,而运动员会居住在亚运村,每日经过高速到达比赛场馆,此收费站是各国运动员与参会者必经之处,也是绍兴迎接各国友人的门户。针对这些具体需求,我们对收费站进行了整体重新设计。
在设计中,我们对车道做了重新规划, 去掉了中间两条车道,改为安检建筑,增加了东侧三条车道,收费站整体跨度比之前增加了约二十米,建筑顶棚宽度也达到了124米。由于每条车道上也需要增加外侧的安检区域,为了保证执勤人员能够有风雨遮挡,所以顶棚也往南北两侧拓宽到了67米。为满足疫情期间的检疫和亚运会的安检要求,收费站中间增设了一个二层玻璃空间,集办公、安检和防疫功能于一体。
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绍兴,素有“东方威尼斯”之称,至今依旧保留着纯粹的江南水乡文化气质,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,城内水网交织,河道纵横,呈现出一片“城在水中立,水在城中行,人在画中游”的景象。因其独特的文化基因离不开水,而绍兴水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形象,便是石拱桥和乌篷船这两个元素。所以我们希望将这两个元素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在收费站的设计之中,用黑色的棚顶隐喻乌篷船的乌篷,用拱形结构隐喻水上的拱桥。横跨120米的主体结构下川流的车辆像水乡旧时往来的船只联系绍兴与各地,既是对过往的回应,也是对未来的展望。用独特的文化元素唤起城市的归属感,应用当代的建筑语言去描述地域性特征。
整体钢结构以预制焊接的方式搭建而成。由于整体造型的曲面渐变效果,每根柱子的斜角与尺寸都是不同的,在此我们运用了参数化设计控制方式,通过结构计算优化整体造型设计,使得整体达到造型美观与经济性的平衡。两侧顶棚的中部,为采光玻璃顶,让空间中有丰富的光影变化。因为收费站项目的复杂性与公共性,每次会议都要与公安部门、杭甬高速、市政系统、投资方、消防系统、维护方、各级领导、专家等各方协商,各方提的要求与意见,都需仔细要想办法融入到设计之中。建筑师在其中,需要做取舍,也需要做平衡,同时也要协调各个专业尽快做出调整和回应,这是设计过程中最大的挑战。
项目结构设计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院欧本结构完成,由精工钢构负责钢结构施工、同创工程EPC总承包。我们工作室负责项目的方案到扩初部分,在项目进入EPC阶段后,依然有深入的介入,以确保项目按照设计意图落地。从过去一年的实际使用上看,收费站非常好地完成了我们最初希望的设计目的,成为绍兴与众不同的一座城市之门,我们也很高兴为亚运会的顺利召开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。